 |
|
著作名稱 |
繁體
|
簡体
|
|
|
|
淨空老和尚電視弘法字幕壓縮檔 |
|
|
|
|
|
2002年參訪韓日專刊 |
|
|
|
|
了凡四訓大意 |
|
|
|
|
了凡四訓大意親聞記 |
|
|
|
|
了凡四訓序文講記 |
|
|
|
|
了凡四訓電視弘法講記 |
|
|
|
|
了凡四訓講記 |
|
|
|
|
十二因緣 |
|
|
|
|
十善業道經大意 |
|
|
|
|
三歸傳授
(新加坡) |
|
|
|
|
三歸傳授
(澳洲) |
|
|
|
|
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|
|
|
|
|
大乘無量壽經菁華 |
|
|
|
|
大乘無量壽經簡註易解 |
|
|
|
|
大佛頂首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講記 |
|
|
|
|
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親聞記 |
|
|
|
|
太上感應篇大意 |
|
|
|
|
公案 |
|
|
|
|
六祖壇經講記 |
|
|
|
|
文化復興與宗教 |
|
|
|
|
生活的藝術(1)
|
|
|
|
|
生活的藝術(2)
|
|
|
|
|
未來理想的修學環境 |
|
|
|
|
本願念佛的真實義 |
|
|
|
|
印光大師開示—敦倫盡分
閑邪存誠 老實念佛 求生淨土 |
|
|
|
|
弘一大師晚晴集講記 |
|
|
|
|
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|
|
|
|
|
地藏經的啟示 |
|
|
|
|
行策大師淨土警語精華講記 |
|
|
|
|
如何契入佛境界 |
|
|
|
|
改造命運心想事成—了凡四訓講記 |
|
|
|
|
佛法與人生 |
|
|
|
|
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|
|
|
|
|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介紹 |
|
|
|
|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(節錄) |
|
|
|
|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親聞記 |
|
|
|
|
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講記 |
|
|
|
|
佛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會本 |
|
|
|
|
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|
|
|
|
|
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|
|
|
|
|
佛說清淨心經講記 |
|
|
|
|
佛說當來變經講記 |
|
|
|
|
佛學十四講講記 |
|
|
|
|
戒殺放生 |
|
|
|
|
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|
|
|
|
|
金剛經講義節要 |
|
|
|
|
往生論節要 |
|
|
|
|
念佛心地功夫 |
|
|
|
|
念佛的功德 |
|
|
|
|
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記
|
|
|
|
|
阿彌陀佛四十八願
|
|
|
|
|
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講記 |
|
|
|
|
怎樣念佛往生成佛 |
|
|
|
|
俞淨意公遇灶神記
|
|
|
|
|
重建道德與青少年教育 |
|
|
|
|
倓虛法師佛七開示簡介 |
|
|
|
|
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記 |
|
|
|
|
淨宗入門 |
|
|
|
|
淨宗的道風與學風 |
|
|
|
|
淨宗朝暮課誦經文講記 |
|
|
|
|
淨宗緣起 |
|
|
|
|
淨空法師法語(續編) |
|
|
|
|
淨空法師嘉言錄(一) |
|
|
|
|
淨空法師嘉言錄(二) |
|
|
|
|
淨空法師嘉言錄(三) |
|
|
|
|
淨空法師說故事(一) |
|
|
|
|
淨空法師說故事(二) |
|
|
|
|
淨空法師談墮胎 |
|
|
|
|
淨宗科學觀 |
|
|
|
|
淨業三福 |
|
|
|
|
淨業三福講記 |
|
|
|
|
晚晴集講記 |
|
|
|
|
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講記 |
|
|
|
|
華嚴演義【冊一】 |
|
|
|
|
華嚴演義【冊二】 |
|
|
|
|
普賢大士行願的啟示 |
|
|
|
|
普賢行願品講記 |
|
|
|
|
無住生心集
|
|
|
|
|
無量壽經玄義親聞記 |
|
|
|
|
超度的理論與事實 |
|
|
|
|
飲水思源話恩德 |
|
|
|
|
傳心法要 |
|
|
|
|
勢至圓通疏鈔菁華 |
|
|
|
|
當生成佛--韓館長往生的啟示 |
|
|
|
|
達拉斯佛七講話 |
|
|
|
|
楞嚴經清淨明誨章親聞記 |
|
|
|
|
種善因得善果 |
|
|
|
|
認識佛陀教育 |
|
|
|
|
認識佛教 |
|
|
|
|
認識佛教—幸福美滿的教育 |
|
|
|
|
僧璨大師信心銘講記 |
|
|
|
|
談因果 |
|
|
|
|
學佛入門 |
|
|
|
|
學佛問答(一) |
|
|
|
|
學為人師
行為世範 |
|
|
|
|
學為人師
行為世範(一) |
|
|
|
|
學為人師
行為世範(二) |
|
|
|
|
學為人師
行為世範(三) |
|
|
|
|
彌勒菩薩所問經要義 |
|
|
|
|
觀經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講記 |
|
|
|
|
|
|
|
|
|
 |
希望我們共同努力,拓開心量,真正做到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」。同時我們要發願:「盡形壽,為全世界的眾生服務,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」。
生西方淨土之後,一切苦難都離開了;而且能在很短的時間內,圓滿成就佛果。圓滿的智慧德能現前,然後再回到九法界來廣修供養,為眾生服務就沒有障礙。
修學淨土的人,一生的大事,就是自己求生淨土,把念佛法門介紹給別人,自行化他;除此之外,別無二念。這就叫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這樣的願心、行持必定往生。
念佛要念到什麼時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?要念到心清淨。心清淨就是功夫成片,可以帶業往生。真正要學六祖惠能大師的「若真修道人,不見世間過」,心就清淨了。
希望我們共同努力,拓開心量,真正做到「敦倫盡分,閑邪存誠,老實念佛,求生淨土」。同時我們要發願:「盡形壽,為全世界的眾生服務,為一切苦難眾生服務」。